如何教会孩子“规则”和“道德”?

点赞
分享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儿童心理

一.规则与道德的区别

一般家长都认为,把孩子教育得守规矩了,就能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。但实际上,守规矩不是教育的目的。也许同样的行为背后有不同的道德动机支撑。教育孩子的行为里面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,比如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不要打人,但仔细思考,如果是因为见义勇为而去打人的话,背后就涵盖了很高的道德动机。

二.道德的六个层次

美国有个叫做科尔伯格的心理学家,他把道德分为了六个层次,从低到高,依次是

1.  恐惧

这是人类最低的道德标准。为什么有些孩子越打越皮?因为家长老是把道德标准压到了最低的限度,这样就导致了孩子完全无法形成自律的习惯。

2.利益驱动

因为能得到利益,所以孩子会去做一件事。这个利益有可能是幼儿园的小星星或者是给钱。但这实际上也是很低的水准

3.讨好

孩子想做别人眼里的乖宝宝,这是在生活里大量存在的。家长通常会教育孩子要乖要听话,但这也是比较低的标准。

社会上很多习惯讨好别人的老好人,究其原因,是因为童年安全感太缺失了,所以他的安全感就来自不断向别人索要表扬,只有这样才能感到爱。

因此非正确的表扬容易适得其反。其实有时候孩子的道德水准是很高的。为什么不建议表扬孩子,因为一旦表扬形成习惯以后,一旦不去表扬之后就会演变成惩罚。

4.遵守规则

这与讨好有些相似,但讨好的不是某个人,而是社会要求的规则,有可能是统一的评价。

这个道德标准看似不错,然而规矩不是真理。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停留在第四阶段,那么他的思维就会陷入简单,无法与人交流更复杂的想法。

如果一个孩子所有的行为动机,都是以上的四个阶段,那么说明孩子还有很多提升空间。

5.同理心

有了同理心的孩子不再只是简单地服从指令,而是学会去体谅别人。

这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。

6.自我信念

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我有我自己的信条。

三.那么如何正确地表扬孩子呢?

家长不如用认同取代表扬。认同是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,来指出孩子的兴趣,才能真正地鼓励孩子的努力。

如果要培养孩子第五阶段的道德,要么要做的不是去控制孩子的行为或者命令孩子去做什么,而是从孩子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出发,慢慢培养孩子的同理心。

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。

家长答疑:

问题一:

贝利妈妈: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道德层次可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,怎么引导他提高他的道德层次呢?很多家长忙于工作,孩子是让老人带的。

唐歌:时间少有时间少的办法,时间少起码能提供孩子一个可能性,让他知道这个世界虽然十个小时里面全是禁令,但其中有一个小时可以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全是禁令。这个价值是很大的。

为什么不主张父母要统一标准?因为你要给孩子一个多样性的可能,这样他才会知道所有的规则都是和人交互出来的。就算全世界都不行,但在孩子这里也许可以被家长容许,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。

要让孩子了解真相,当家长回归真相给孩子的时候,告诉他人与人复杂的关系之后。家长切忌不要统一战线,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孤独,甚至导致孩子的叛逆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健康。


儿童心理

知子猫送福利火热进行中

知子猫送福利火热进行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