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恬妈妈:我家女儿恬恬1岁多,见到我换衣出门就哭闹,奶奶各种哄劝都不奏效。
天天妈妈:我儿子天天现在3岁,最近特别粘我,我上班前都会大哭一场。
这些孩子为什么都会这么黏妈妈?是调皮还是没安全感?
今天小喵就带各位爸爸妈妈一起来探究”亲子依恋“到底是什么?
什么是依恋?
依恋是人对生活中特定人物的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情感联结,与这个人交往带来愉快体验,面临压力时会从这个人处得到安慰。
佛洛依德(Freud)最先指出,婴儿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是以后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。
宝宝为什么会有依恋情感?
亲子依恋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条纽带。
这种依恋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度过最软弱最无力的生命早期,还对一个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所以说,宝宝依赖妈妈或者其他抚养人,是发展健康人格的必经阶段。如果妈妈没能和宝宝建立这种安全依恋,那么就会影响宝宝走向独立。
依恋必经的几个阶段
依恋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:
前依恋阶段、依恋关系建立期、依恋关系明确期、双向关系形成,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前两个阶段。
0-6周 前依恋阶段
这个阶段,宝宝会用微笑、哭泣、抓握和看着成人的眼睛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。
宝宝在这时候已能辨认妈妈的气味和声音了。
6周-8个月 依恋关系建立期
婴儿开始对熟悉的养育者,而不是对陌生人做出不同的反应。
这时候开始渴望更多的拥抱和身体接触。他们开始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影响周围人的行为。
8个月-18个月 依恋关系明确期
对妈妈(主要养育者)的依恋非常明显,婴儿表现出分离焦虑,在他们依赖的成人离开时烦躁不安。
除了抗议父母离开,稍大些的婴儿还试图让他们一直在身边。他们把熟悉的养育者作为安全基地,对环境进行探索。
18个月-2岁以后 双向关系的形成
到两岁末,表征和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使婴儿开始理解父母的离开和返回,并能预测她的返回。
孩子还开始和养育者协商,通过请求和说服来改变养育者离开的事实。
亲子依恋类型
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在著名的陌生情境测验中,研究了婴儿和母亲的依恋关系。根据实验结果,可将亲子依恋关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。
A型——回避型依恋关系
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,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。
B型——安全型依恋关系
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,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。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。
C型——焦虑型依恋关系
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,一分离就大哭。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,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。
总结一下,1-3岁孩子的依恋类型有两个要点:
一、当父母离开孩子时,孩子表现出焦虑不安
二、当父母与孩子重聚时,孩子会高兴地欢迎依恋对象,并且很快能够安静下来。
如果上述都符合,孩子就是安全型依恋,如果孩子符合第一点,不符合第二点,也就是你回到他身边时,孩子是排斥和抗拒的,那么孩子就是焦虑型依恋,如果孩子两点都不符合,那么孩子可能是回避型依恋。
怎样建立良好安全依恋关系,帮宝宝度过依恋期?
1、1岁以前,无条件满足宝宝需求。
1岁半以后,妈妈在与宝宝的交流中,要注意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,多在语言上表达对孩子的爱。
在到新的环境中或与陌生人接触时要多鼓励他,告诉他“妈妈在这儿看/陪着你呢,”鼓励孩子大胆的探索及与人交往。
2、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在职妈妈,都要多陪伴,多抱宝宝。
经常给宝宝的拥抱和抚摸,能让孩子获得快乐和满足,顺利度过依恋期。
3、每天分离前要事先告知宝宝。
每天上班之前,可以先跟宝宝说好要上班这件事,并且告诉他自己下班的时间,同时向宝宝承诺会在说好的下班时间里回来,给宝宝一些鼓励,让宝宝产生安全感,事先做好心理准备。这样,可以避免宝宝因依恋父母而产生的分离焦虑。
小喵说
爸爸妈妈们,你们知道吗,大多数婴儿和幼童都从拥抱中获得了安全感。
大一点的孩子可能更希望被轻抚手臂和肩膀或者被轻拍头顶和后背,甚至简单的击掌就够了。
关怀的触碰不仅能帮助减少压力激素,促进释放愉悦激素,还可以促进释放孩子生长生存的必要激素。
所以不要吝啬你们的拥抱哦!多给亲爱的孩子再多一些爱的抱抱吧!
知子猫送福利火热进行中